English

医学的胜利让我们失望?

2001-03-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医学史研究的重大转向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医学史一直被一种简单的实证主义统治着。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医学科学技术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医学史编撰通常等同于记录成功者的足迹就不足为奇了。于是,伟大医生的传记、医学知识的进步、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突破成为了医学史书写的基本格式。近几十年来,西方医史学界对这种“由医生为医生所写的关于医生的事”(bydoctorsaboutdoctorsfordoctors)的医学史编撰传统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可能使医学史研究变为一种过于简单地、漫画式地介绍医学成就和发展的大事年表,而忽视了对医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医学观念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历史演变等问题的探讨。因此,推动医学史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不断拓宽研究领域,试图通过医学史研究来全方位、多维度地审视医学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成为现代医史学家工作的努力目标。

《剑桥医学史》就是西方医史学家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以医学的社会特征为出发点,从更广泛的观点解释医学的过去。它不仅从医学的角度,而且也以病人的立场,来考察医学作为人类社会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历史演化过程。作者精心选择了疾病史、医学的发端、疾病是什么、初级保健、医学·社会和政府、医学的未来等10个专题,亘贯古今,纵横涉猎,展开富有历史性、哲理性、艺术性与文采性的阐述,从而展现出医史研究已打破了过去那种简单的传记加叙述的框架,构造起医学社会史、制度史和观念史多维度研究的新格局。《剑桥医学史》的作者将健康、疾病和医学置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境遇中进行考察,在论述医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生存质量的同时,又揭示了传统上被认为是进步的医疗干预的增加,可能潜在的消极因素,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指出了人类的医疗保健活动也深刻地受到社会价值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并将医生、病人以及社会经济等均纳入其研究视野,更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跨学科研究。

这种从以研究“伟大的医生”为主导的传统向研究医学活动中的医生和病人及其境遇的转变,从记录医学的胜利向探讨医学中尚存在的问题的转变,从高歌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向沉思关于生与死、健康与疾病观念及其演化历程的转变,贯穿于《剑桥医学史》全书。如作者在论述医学理论和技术方面进步的同时,也探讨了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理解、病人对医学的信赖程度以及对医生的态度,卫生保健制度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作者在充分肯定医学进步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代医学所面临的难题,认为:“目前在欧洲和美国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正不断升高。谴责西方医学体系太技术化取向,太非人格化,太体制化、太高技术化、太科学化、太官僚化,谴责它考虑更多的是医学职业的发展而不是病人的利益。”读后令人视野开阔,耳目一新。

呼唤医学的人文关怀

探寻医学的本质和价值,呼唤医学的人文关怀是医学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目的。作者在赞扬了医学科学和技术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的巨大贡献之后指出,尽管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气氛却更浓。60年代乐观主义的摇旗呐喊已消失殆尽。青霉素发明产生的激动、心脏移植带来的喜悦、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的欢呼已不复存在。存在的是对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可能出现后果的恐惧日益增长,对医疗保健非人格化倾向的不满,对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于科学医学所采用的高技术“能做和将做”的惊恐必定增加。医学有时似乎由主要对发展它的技术能力感兴趣的精英领导,而他们很少考虑它的社会目的和价值,甚至个体的痛苦。病人被看作为“问题”,或等待修理的“生命机器”。作者认为在现代医学中,作为一个治疗者的医生已被作为一个修理躯体的技师所取代是不可取的,因为“那种汽车修理师在告诉你曲轴损坏时所表达的同情方式对病人来说是不够的。”作者进而指出:“既能充分应用技术又不丧失人道,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卫生保健体系。”倡导这种医疗活动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观念贯穿全书,反映出作者在高科技发展时代提倡必须高扬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的真知灼见。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对医学技术在战争中被法西斯滥用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剖析了德国医学界在使反犹太主义合法化的种族主义的影响下,医学研究人员用囚犯做实验,使医学沦为种族主义工具,救死扶伤的专家变成了大屠杀的刽子手的现象。作者特别强调了“战后,在争论人体实验的伦理问题时,都要提到纳粹的暴行。但是,我们也应牢记日本医生和科学家在中国受害者身上进行的实验,尤其是要记住这样的事实,即美国政府包庇特赦了那些作恶者及其犯下的罪行,以便他们得到了利用有关细菌战资料的特权。”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为之一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作者不仅是医史学者,更是无畏的正义战士!

莫忘到东方医学

传统中汲取智慧

毋庸讳言,研究医学史、考察医学演化的轨迹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的现状,为探寻医学的发展道路提供参照。《剑桥医学史》的作者对西方医学与诸传统医学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道路及前景的论述虽篇幅不多,但颇具新见。作者在肯定了“西方医学已日益成为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医学”的同时又指出:“西方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回到西方医学传统的起源,同时也开始从东方医学传统中寻求另一种医学的智慧。”“当前西方出现了替代的、补充的和边缘的医学与科学医学并肩发展的趋势,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期待在未来,世界各国人民能共享其它医学体系的功效和优点。我们将看到它们在探索人群健康的许多方面是互补的。”这些见解在某些方面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思考与正确评价我国中、西医学两种不同体系,探求其发展前景与具体道路是可供借鉴的。

《剑桥医学史》由剑桥大学与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医学社会学史教授罗伊·波特(RoyPorter)等7位西方医史学界著名学者编著。全书42万字,用铜版纸印刷,图文并茂。该书除正文外,还采用资料插页形式对重要问题与珍贵史料作专门介绍。如此,既保持了章节内容的连贯性,又为读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阅读空间,增加了书的生动与活泼性。这些潜心为读者着想的创意,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可谓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剑桥医学史》富含哲理,颇具睿智卓见,不仅有助于医学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以史为鉴,更好地思考与总结医学演进的历史经验,把握现实,应对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以及科学地预测与展望未来,而且也为一般公众了解医学的特点与社会职能、发展的趋势与面临的难题以及病人角色与医患关系等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剑桥医学史》,(美)罗伊·波特著,张大庆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1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